周姓男孩取名属兔?周姓男孩取名属兔的名字?

坐啟(坐启),◆亦作“坐起”。◆便廳。接近門首的小客廳。○《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三巧兒]分付:喚在樓下坐啟內坐着。”○《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宋敦]點頭道:‘是。’方纔拭淚未乾,只聽得坐啟中有人咳嗽,叫喚道:‘[玉峰]在家麼?’”○《醒世姻緣傳》第三回:“各處掛停當了燈,收拾了坐起,從炕房內抬出來兩盆梅花,兩盆迎春,擺在臥房明間上面。”

知啟(知启),◆一種陳述事由、傳遞通知的帖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待我把這知啟另外謄一份,明日我上衙門去,當面求藩臺資助些。只要藩臺肯了,無論多少,只要他寫上一個名字就好了。”

元戎啟行(元戎启行),◆謂大軍出發。語本《詩?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啟行。”○[唐][柳宗元]《劍門銘》:“鼖鼓一振,元戎啟行,取其渠魁,以為大戮。”

遺啟(遗启),◆猶遺表。○《周書?長孫儉傳》:“為[夏州]總管,薨,遺啟請葬於[太祖]陵側,并以官所賜之宅還官。”○《北齊書?盧勇傳》:“[武定]二年卒,年三十二。○[勇]有馬五百匹,繕造甲仗六車,遺啟盡獻之朝廷。”

興啟(兴启),◆昌盛光大。○[元][耶律楚材]《和李世榮韻》:“我道將興啟,吾儕有激昂。”

謝啟(谢启),◆舊時對人表示答謝的一種文體。○[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八:“[無盡居士]少有俊譽……[王岐公]、[蔡新州]惡其敢言,因[舒亶]斥為[赤岸]監酒稅。其後召還,有謝啟。”○《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遂寫懇切謝啟一通,遣兒子[蒯敬共]齎回,到府拜謝。”

夏啟(夏启),◆亦稱“夏后開”。◆1.[姒]姓,[禹]之子?相傳[禹]命[伯益]繼位為王,[禹]死後,[伯益]推讓,退隱[箕山],[啟]遂繼王位,在位九年。○《墨子?耕柱》:“昔者[夏后開]使[蜚廉]折金於山川。”○[孫詒讓]間詁:“[蘇]云:‘[開]即[啟]也,[漢]人避﹝[景帝]﹞諱而改之。’”○《史記?夏本紀》“[夏后帝][啟]崩”[裴駰]集解引[晉][徐廣]曰:“[皇甫謐]曰:[夏啟]元年甲辰,十年癸丑崩。”◆2.後人神化[夏啟]為仙。○《山海經?海外西經》:“[大樂之野],[夏后啟]于此舞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在[大運山]北。”

夏后啟(夏后启),◆見“夏啟”。

無啟民(无启民),◆神話傳說中[無啟國]的人。○[晉][張華]《博物志》卷二:“[無啟]民,居穴食土,無男女。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還化為人。”

通啟(通启),◆1.通書信。○[南朝][陳]徐陵《與顧記室書》:“久願通啟,披訴聖明,伏見軍戎多務,所以不敢祈冒。”○[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久未通啟,想一切尚佳勝耶?”◆2.普遍通知的啟事。○[鮑昌]《庚子風雲》第一部第十三章:“油桌面上,鋪着一張通啟。”

天啟(天启),◆《左傳?閔公元年》:“[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啟之矣。’”○《史記?晉世家》作“天開”。○[裴駰]集解引[服虔]曰:“以[魏]賞[畢萬],是為天開其福。”後多指上天的啟示。○[南朝][齊][謝朓]《始出尚書省》詩:“英袞暢人謀,文明固天啟。”○[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一夜》:“我回想到了整整七個月以前的一段往事,就好像得到了一個天啟的一樣,我把一個長久不能解釋的疑團突然領悟了。”

肅啟(肃启),◆1.敬啟。書札用語。如:肅啟者:頃接訓示,敬悉種切。◆2.用於署名之末。如:某某肅啟。

舒啟(舒启),◆伸展。○《素問?氣交變大論》:“其化生榮,其政舒啟。”

書啟(书启),◆1.古代專指下級給上級的信件,後來用為信札的通稱。○[唐][李商隱]《雜纂》:“開人家盤合書啟。”○[宋][歐陽修]《與陳員外書》:“下吏以私自達於其屬長,而有所候問請謝者,則曰牋記書啟。”○《剪燈新話?翠翠傳》:“書啟堆案,無人裁答。”○[瞿秋白]《亂彈?財神還是反財神》:“從會寫四六文章的書啟起,一直到會做印象主義的歐化文藝止。”◆2.舊時官署裡專管起草書信等事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我想屈你做一個書啟。”○[張友鶴]注:“書啟,原指書函,一般作書啟師爺的簡稱。”○[鄭觀應]《盛世危言?稅則》:“惟通事及辦理漢文之書啟,徵收稅項之書吏,始用[華]人。”

手啟(手启),◆1.書札。○《三國演義》第三六回:“﹝[程昱]﹞待[徐母]如親母;時常饋送物件,必具手啟。○[徐母]因亦作手啟答之。”◆2.書信用語。用於具名之後,表示親手陳述。如:某某手啟。

詩啟(诗启),◆寄奉所作詩歌的書信。○《紅樓夢》第八七回:“﹝[黛玉]﹞回頭看見案上[寶釵]的詩啟尚未收好,又拿出來瞧了兩遍。”

上啟(上启),◆上奏;稟告。○[南朝][梁][蕭統]《請停吳興等三郡丁役疏》:“臣意見庸淺,不識事宜,苟有愚心,願得上啟。”○《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某皇恐再拜,上啟小娘子妝前:即日孟春謹時,恭惟懿候起居萬福。”

山公啟事(山公启事),◆[晉][山濤]甄拔人物的啟奏。○《晉書?山濤傳》:“[濤]再居選職十有餘年,每一官缺,輒啟擬數人,詔旨有所向,然後顯奏,隨帝意所欲為先……[濤]所奏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山公]啟事’。”○[唐][李商隱]《贈宇文中丞》詩:“人間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啟事來。”○[清][吳偉業]《鴛湖曲》:“[中散]彈琴竟未終,[山公]啟事成何用?”

山公啟(山公启),◆同“山公啟事”。◆啟,亦寫作“啟”。○[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言辭謹敬,多乖[釋迦]之書;文牒卑恭,翻豫[山公]之啟。”○[唐][張九齡]《故徐州刺史贈吏部侍郎蘇公輓詞》之二:“本謂[山公]啟,而今歿始揚。”○[宋][黃庭堅]《踏莎行?臨水夭桃》詞:“明日重來,落花如綺,芭蕉漸展[山公]啟。”

榮啟期(荣启期),◆[春秋]時隱士,傳說曾行於[郕]之野,語[孔子],自言得三樂:為人,又為男子,又行年九十。事見《列子?天瑞》,又見《孔子家語?六本》。後用為知足自樂之典。○《中州集?蘭泉先生張建》引[金章宗]賜[張建]詩:“從今晝錦蓮峰下,三樂休誇[榮啟期]。”

榮啟(荣启),◆[春秋]隱士[榮啟期]的省稱。○[元][耶律楚材]《和移剌繼先韻》之二:“常笑[梁鴻]歌《五噫》,竊學[榮啟]彈三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古人姓名割裂》:“[白樂天]詩‘天教[榮啟]樂,人恕[接輿]狂’,謂[榮啟期]也。”

請啟(请启),◆請帖。○[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待游客》:“即寫報單傳稟,隨先往拜,親送下程請啟。”

潛啟(潜启),◆暗暗開始。○[清][朱琦]《感事》詩:“積蠹快頓革,狡謀竟潛啟。”

乾啟(\干启,◆上天的啟示。○《晉書?慕容垂載記》:“今天厭亂德,凶眾土崩,可謂乾啟,神機授之於我,千載一時,今其會也。”

啟罪(启罪),◆開罪;得罪。○《孔叢子?論勢》:“寡人昧於政事,不顯明是非,以啟罪於先生。”

啟祖(启祖),◆告廟。告於祖廟。○《北史?劉芳傳》:“[孝文]襲歛,暨乎啟祖、山陵、練祭,始末喪事,皆[芳]撰定。”

啟足(启足),◆善終的代稱。○[唐][無名氏]《上護軍龐德威墓志》:“名香何在?唯增啟足之悲。”此指辭世。

啟奏(启奏),◆向帝王進言、上書。○《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須達]陳情而啟奏:‘臣仕玉階年月久,頃(傾)肝露膽每兢兢,不曾分寸行虛謬。’”○《新唐書?崔群傳》:“[群]凡啟奏,平恕如此。”○[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上曰:‘何不啟奏?’對曰:‘七品官在籍身故,無啟奏例。’”

啟知(启知),◆稟告。○《三國演義》第一○六回:“[爽]事[懿]甚謹,一應大事,必先啟知。”

啟證(启证),◆謂啟請驗證。○《南史?宋長沙景王道憐傳》:“及[殷]亡,口血出,眾疑[遐]行毒害。○[孝武]使[彥節]從弟[祗]諷[彥節]啟證其事。”

啟征(启征),◆猶啟行。起程。○[明][何景明]《織女賦》:“先朱鳥以通媒兮,導應龍以啟征。”

啟者(启者),◆舊時書信中開始陳述之套語。○[清]林則徐《致琦善》書:“敬啟者:客歲冬臘兩月,連肅賀箋。”○[魯迅]《書信集?致蔣抑卮》:“拜啟者:前嘗由[江戶]奉一書,想經察入。”

啟攢(启攒),◆猶出葬。停放棺木,暫時不葬謂攢。○《清史稿?禮志十一》:“二十六年,[世祖]母[博爾濟吉特氏]崩……及梓宮啟攢夕,攀慕不勝,左右固請升輦,堅不就駕,斷去車靷,慟哭步送。”

啟運(启运),◆1.謂皇帝開啟世運。○[晉][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三正迭紹,洪聖啟運。”○[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藝祖]啟運創業,應天順人。”○[明][劉基]《襲封誠意伯並夫人誥》:“開基啟運,人臣竭佐命之忠。”○[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上元啟運,文明大開。”◆2.起運。如:貨物已啟運。

啟右(启右),◆見“啟佑”。

啟用(启用),◆1.起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周鎮]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時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狹小,而又大漏,殆無復坐處。○[王]曰:‘[胡威]之清,何以過此!’即啟用為[吳興郡]。”◆2.指開始使用機關印信。

啟移(启移),◆謂移動。○[清][曾國藩]《誥封光祿大夫曾府君墓志銘》:“嚴寒大溲,則令他人啟移手足,而身翼護之。”

啟業(启业),◆開創基業。○[南朝][梁][沈約]《梁武帝踐祚與州郡敕》:“故能啟業垂統,光宅區夏。”○[唐][張仲宣]《對知合孫吳可以運籌決勝策》:“是故黃運披圖,靜妖氛於[涿鹿],[丹陵]啟業,耀佳兵於[洞庭]。”

啟驗(启验),◆打開察看。○[郭沫若]《瓶?獻詩》之二三:“我的心機沉抑到了九泉,連你信中的梅花也不敢再去啟驗。”

啟顏(启颜),◆開顏。謂發笑。○[宋][岳珂]《桯史?選人戲語》:“坐客皆愧而笑。聞者至今啟顏。”○[魯迅]《墳?宋民間之所謂小說及其後來》:“[馮猶龍]名[夢龍]……有《七樂齋稿》;然而[朱彝尊]以為‘善為啟顏之辭,時入打油之調,不得為詩家。’”[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五篇:“不如作詼諧觀,反有啟顏之效也。”按,《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侯白]《啟顏錄》十卷,是[隋][唐]時已有“啟顏”一詞。

啟言(启言),◆開口說話。○[宋][洪邁]《夷堅三志辛?詹氏雷硯》:“媼未敢啟言。”

啟問(启问),◆動問;請問。○[唐][韓愈]《送鄭尚書序》:“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啟問起居。”○[宋][王鞏]《甲申雜記》:“時[李定資]深鞫[蘇子瞻]獄,雖同列不敢輒啟問。”○《水滸傳》第五三回:“[戴宗]道:‘只今便去啟問本師。’”

啟土(启土),◆1.開拓疆域。○《書?武成》:“惟先王建邦啟土。”○《國語?晉語四》:“繼[文]之業,定[武]之功,啟土安疆,於此乎在矣,君其務之。”○[南朝][梁][任昉]《奏彈曹景宗》:“豈直[受降]可築,[涉安]啟土而已哉!”◆2.分土;分封土地。○《文選?史岑<出師頌>》:“今我將軍,啟土[上郡]。”○[張銑]注:“啟,開也。○[上郡]謂[騭]所封也。”○[南朝][梁][沈約]《常僧景等封侯詔》:“宜命爵啟土,以獎厥勞。”○[唐][元稹]《追封王蟠母李氏等制》:“追加啟土之榮,用深罷社之痛。”◆3.破土。指建造墳墓。○《明史?石天柱傳》:“[孝貞純皇后]將葬,帝假啟土為名,欲復巡幸。”○[清][蔣士銓]《桂林霜?歸骸》:“吩咐各匠啟土,敬謹盛殮者。”

啟體(启体),◆啟視身體。意為善終。○《後漢書?崔駰傳》:“貴啟體之歸全兮,庶不忝乎先子。”○《宋書?謝瞻傳》:“臨終,遺[晦]書曰:‘吾得啟體幸全,歸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元][陳世隆]《北軒筆記》:“吾得啟體幸全,亦何所恨。”

啟四體(启四体),◆謂臨終。○[晉][陸機]《嘆逝賦》:“啟四體而深悼,懼茲形之將然。”

啟首(启首),◆稽首。古時所行的跪拜禮。○[漢][劉向]《說苑?辨物》:“鳳乃蔽日而降,[黃帝]降自東階,西面啟着,曰:‘皇天降茲,敢不承命。’”

啟手足(启手足),◆見“啟手啟足”。

啟手啟足(启手启足),◆語本《論語?泰伯》:“[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為身體受於父母,不敢毀傷,故於此使弟子開其衾而視之。”後因以“啟手啟足”為善終的代稱。○《晉書?陶侃傳》:“臣年垂八十,位極人臣,啟手啟足,當復何恨!”○《周書?明帝紀》:“朕得啟手啟足,從先帝於地下,實無恨於心矣。”○《北史?薛濬傳》:“既而創鉅釁深,不勝荼毒,啟手啟足,幸及全歸。”亦省作“啟手足”。○[唐][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贈刑部尚書滎陽鄭公墓志銘》:“逮啟手足,卒如其志。”○[宋][蘇軾]《答孫志康書》:“藏之家笥,須不肖啟手足日,乃出之也。”○[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若幸啟手足,必當襚我以道服,瘞我于支提。”

啟手(启手),◆1.善終的代稱。○《晉書?王祥傳》:“吾年八十有五,啟手何恨。”○《南史?褚賁傳》:“[賁]曰:‘吾少無人間心,豈身名之可慕。但願啟手歸全,必在舊隴。’”[宋][蘇轍]《祭亡兄端明文》:“上燥下寒,氣不能支,啟手無言,時惟我思。”◆2.謂舉手作揖。○[金][王若虛]《上周監察夫人生朝》:“敢焚香酌酒,拜首啟手,以為夫人壽。”

啟事(启事),◆1.陳述事情。多用於下對上。○《三國志?魏志?董卓傳》:“召呼三臺尚書以下自詣[卓]府啟事。”○《舊唐書?高宗紀下》:“八月辛丑,上痁疾,令太子受諸司啟事。”○《紅樓夢》第十八回:“﹝巡察地方總理關防太監﹞指示[賈]宅人員何處出入,何處進膳,何處啟事,種種儀注。”◆2.陳述事情的奏章;函件。○《晉書?山濤傳》:“[濤]所奏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山公]啟事’。”○[南朝][梁][沈約]《謝賜甘露啟》:“不任欣賀,謹以啟事謝以聞。”○[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殷文圭》:“[文圭]後飾非,遍投啟事公卿間。”○[清][錢謙益]《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張振秀授奉直大夫制》:“適當選人之闕,如茅之拔,幾遍於丘園;積薪之流,半登於啟事。”◆3.公開聲明某事的文字。多登在報刊上或貼在墻壁上。○[茅盾]《右第二章》:“啟事在報紙上登出來了。”○[丁西林]《壓迫》:“上星期五,他們又在報上登了一個啟事。”

啟示(启示),◆啟發指示,使有所領悟。○[李烈鈞]《辛亥革命及督贛時期》:“總理([孫中山])起立答詞,對經營全國鐵路多所啟示。”○[巴金]《家》五:“這幾句話對她簡直成了一個啟示,眼前頓時明亮了。”○[楊朔]《萬丈高樓平地起》:“這是一個最普通的戰士給我的啟示。”

啟設(启设),◆猶創設;建立。○[南朝][梁][陸倕]《<石闕銘>序》:“興建庠序,啟設郊丘。”

啟上(启上),◆猶稟呈。舊時書信用語。○[宋][歐陽修]《與韓忠獻王》:“八月日,太子中允集賢校理[歐陽脩]啟上。”

啟塞(启塞),◆1.門戶、道路、橋梁和城郭、護城河。○《左傳?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門。書,不時也。凡啟塞,從時。”○[杜預]注:“門戶道橋謂之啟,城郭牆塹謂之塞。”一說指門扇和門閂。○[楊伯峻]注:“據[孔]《疏》引[服虔]注,啟謂闔扇,塞謂鍵閉……闔扇指門,用木製者曰闔,用竹葦製者曰扇。闔扇所以開,故曰啟。鍵閉者,門有兩扇,每扇各直釘一短木,其上有孔,兩扇既合,然後用一橫木貫於兩孔中,加管鑰焉,所以閉之也。其貫門扇之橫木曰鍵,其受橫木者曰閉。鍵閉所以塞,故曰塞。鍵閉非鎖鑰。說詳[李貽德]《輯述》。”◆2.喻人的窮通、出處。○《三國志?蜀志?郤正傳》:“行止有道,啟塞有期。”

啟全(启全),◆謂善終。○[唐][胡皓]《雟州都督姚懿碑》:“啟全告終,返真于始。”

啟求(启求),◆猶請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終制》:“[承聖]末,已啟求[揚都],欲營遷厝。”○《北史?獨孤信傳》:“[信]在[隴]右歲久,啟求還朝,[周文]不許。”○《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五年》:“[唐][江西]元帥[晉王][景遂]之赴[洪州]也,以時方用兵,啟求大臣以自副。”

啟請(启请),◆1.開口詢問;請教。○[唐][薛用弱]《集异記?蕭穎士》:“二子曰:‘吾識爾祖久矣。’[穎士]以廣眾中,未敢詢訪。俟及岸,方將啟請,而二子匆遽負擔而去。”◆2.敬辭。猶言勞駕。○《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虞候道:‘啟請婆婆,過對面裱褙鋪裏,請[璩大夫]來說話。’”◆3.敬辭。猶言敦請。○《水滸傳》第八二回:“天子御筆親書丹詔,特差[宿]某,親到大寨,啟請眾頭領。煩望義士早早收拾朝京,休負聖天子宣召撫安之意。”◆4.佛教語。謂念經前奉請佛祖、菩薩。○《禪林象器箋》十七:“凡諷經前奉請佛菩薩,此為啟請。”○《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趙尼姑]﹞啟請過,先拜佛名號多時,然後念經。”

啟母石(启母石),◆[夏啟]母所化之石。古代神話傳說[夏禹]妻[涂山氏]生[啟]而化為石。○《漢書?武帝紀》:“朕用事[華山],至於中嶽,獲駮麃,見[夏后啟]母石。”○[顏師古]注:“[應劭]曰:‘[啟]生而母化為石。’[啟],[夏禹]子也。其母[塗山氏]女也。○[禹]治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事見《淮南子》。”按,今本《淮南子?人間訓》僅言“[禹]生于石”。○[高誘]注:“[禹]母[修己],感而生[禹],拆胸而出。”

啟明星(启明星),◆指日出以前,出現於東方天空的金星。○[魏巍]《火線春節夜》:“夜風嗚嗚地吹着,啟明星已經升起。”○[劉白羽]《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那是啟明星高挂天空的日子,那是黎明泛出紅光的日子。”○[峻青]《秋色賦?海濱仲夏夜》:“最早出現的啟明星,在這深藍色的天幕上閃爍起來了。”

啟明(启明),◆1.開明;通達事理。○《書?堯典》:“[放齊]曰:‘[胤]子[朱],啟明。’”[孔]傳:“啟,開也。”○[孔穎達]疏:“其人心志開達,性識明悟。”○[唐][柳宗元]《舜禹之事》:“其立于朝者,[放齊]猶曰[朱]啟明。”○[明][王守仁]《答顧東橋書》:“背此者,雖其啟明如[朱],亦謂之不肖。”◆2.星名。○《詩?小雅?大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毛]傳:“日旦出,謂明星為啟明;日既入,謂明星為長庚。”○[唐][劉禹錫]《途中早發》詩:“中庭望啟明,促促事晨征。”○[清][趙翼]《范洽園七十壽詩》之一:“江天落落占星象,一似長庚一啟明。”詳“啟明星”。

啟輪(启轮),◆輪船起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五回:“[香港]此時沒有碼頭,船在海當中下錨……次日早晨啟輪,到了[廣東],用駁船駁到岸上。”

啟露(启露),◆暴露;顯露。○[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列朝?大峪山用舍》:“上忽頒諭,謂奉藏體魄已二十載,啟露風塵,搖撼遠道,朕心不寧。”○[樓適夷]《鹽場》:“[成和]回到家來的時候,漫漫的冬夜已經啟露了曙光。”

啟路(启路),◆開路;開道。○《楚辭?遠游》:“歷太皓以右轉兮,前[飛廉]以啟路。”○[王逸]注:“[風伯]先導,以開徑也。”○[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從者鳴笳以啟路,文學託乘於後車。”○[晉][潘岳]《寡婦賦》:“龍輀儼其星駕兮,飛旐翩以啟路。”

啟口(启口),◆開口;張開嘴說話。○《漢書?賈誼傳》:“適啟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宋]陳傅良《題張之望文卷後》:“[溫公]嘗言,[洛]中,士大夫淵藪,談空說性多矣,惟史事無所啟口。蓋有譏云耳。”○《再生緣》第二一回:“轉身走下垂袍袖,施禮深深啟口云。”○[魏巍]《東方》第六部第二章:“世界上有些話,是最難啟口的。”

啟開(启开),◆打開。○《元典章新集?朝綱?中書省》:“這般行呵,啟開僥倖的門戶。”○[王西彥]《古屋》第一部一:“隔着院子,那邊也是同樣的黑色柵門,不過多半的時間都關閉着,很不容易發現它的啟開。”

啟居(启居),◆跪和坐。均為古人家居生活行為,因泛指安居。○《詩?小雅?采薇》:“不遑啟居,[玁狁]之故。”○[鄭玄]箋:“啟,跪也。”○《淮南子?泰族訓》:“﹝[張儀][蘇秦]﹞濁亂天下,撓滑諸侯,使百姓不遑啟居。”○[南朝][梁][江淹]《蕭驃騎讓封第二表》:“靜躬自察,啟居匪地。”

啟節(启节),◆1.古代使臣出行,執節以示信。後因謂侍從引駕或高級官吏起程為“啟節”。○[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卷二:“神童啟節,玉女侍軒。”○[魯迅]《故事新編?理水》:“﹝[禹]﹞已從[冀州]啟節,不久就要到這裏了。”◆2.喻星宿的運轉和節令的更換。○[晉][張協]《安石榴賦》:“爾乃飛龍啟節,揚飆扇埃。”○[唐][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詩:“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

啟機(启机),◆開啟機兆。○《後漢書?孔融傳論》:“代終之規,啟機於身後也。”○[李賢]注:“代終謂代[漢]祚之終也。身後謂[曹丕]受禪也。”

啟會(启会),◆I建法會。○[魯迅]《花邊文學?法會和歌劇》:“蓋聞昔者我佛說法,曾有天女散花,現在[杭州]啟會,我佛大概未必親臨。”◆II古代祭禮程序之一。打開禮器的蓋子。○《儀禮?士喪禮》:“敦啟會。”○[鄭玄]注:“會,蓋也。”○《儀禮?士虞禮》:“佐食許諾,啟會卻于敦南。”○[鄭玄]注:“會,合也。謂敦蓋也。”

啟化(启化),◆開化,變化。○[漢][揚雄]《太玄?瑩》:“假哉天地。啗函啟化,罔裕於玄。”○[范望]注:“開化成務,自然有裕於玄道也。”

啟戶(启户),◆1.開門。○[漢][焦贛]《易林?臨之姤》:“牙孽生齒,室堂啟戶。幽人利貞,鼓翼起舞。”○《古今小說?羊角哀捨命全交》:“﹝[左伯桃]﹞乃推開籬障,輕叩柴門。中有一人,啟戶而出。”○[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清曉啟戶,有一兔緩步而入。”◆2.指打開洞穴之口。○《禮記?月令》:“蟄蟲咸動,啟戶始出。”○[孔穎達]疏:“戶,謂穴也。”○[陳澔]集說:“謂始穿其穴而出。”

啟行(启行),◆1.出發;起程。○《詩?大雅?公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三國志?蜀志?呂凱傳》:“當躬聚黨眾,率先啟行。”○[阿英]《流離》一:“五時啟行入城,限定三天內回[巢縣]。”◆2.謂開路。○[唐][陳子昂]《為喬補闕論突厥表》:“臣請執殳先驅,為士卒啟行。”◆3.比喻起頭、開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啟行之辭,逆萌中篇之意;絕筆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啟關(启关),◆1.謂開門。關,門閂。○《周禮?春官?巾車》:“及墓,謼啟關陳車。”○[鄭玄]注:“關,墓門也。”○[唐][韓偓]《寄鄰莊道侶》詩:“聞說經旬不啟關,藥窗誰伴醉開顏。”○[宋][洪邁]《夷堅支志庚?天池廟主》:“﹝團練﹞至未時出啟關,醉容溢面。”◆2.打開關隘之門。○《戰國策?秦策二》:“[楚]之相[秦]者[屈蓋],為[楚]和於[秦],[秦]啟關而聽[楚]使。”

啟告(启告),◆啟奏;告知。○《三國志?蜀志?董和傳》:“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宋][葉適]《故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士施公墓志銘》:“[光宗]內禪,詔曰:‘卿,沖人舊學也,何以啟告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諸公之來,某意其相與講切義理之是非,啟告閭閻之利病,有以見教,今乃不然。”

啟復(启复),◆回稟。○《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待制出身傳》:“[梅香]啟復行首:‘秀才在書院中,問時不應。’”

啟服(启服),◆馬名。○《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衛侯]來獻其乘馬,曰啟服。”○[杜預]注:“啟服,馬名。”○[楊伯峻]注:“《爾雅?釋畜》,‘馬前右足白,啟’或此為服馬(駕車之中二馬),故名啟服歟?”

啟封(启封),◆1.開拆封閉物。○《列子?湯問》:“此三寶者,傳之十三世矣,而無施於事。匣而藏之,未嘗啟封。”◆2.特指將查封房屋、器物的封條拆去。○[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集>序》:“它(未名社)被封閉過一次……後來沒有事,啟封了。”○[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五:“今天區裏決定啟封倉庫。”◆3.古代天子把土地分封給宗親或有功的大臣。○[唐][劉禹錫]《上門下裴相公啟》:“君臣相遇,播於樂章;山河啟封,載在盟府。”○[唐][白居易]《薛從可右清道率府倉曹制》:“惟汝父[平],守吾藩鎮,能以忠力,殄寇安人。疇庸既以啟封,延賞亦宜及嗣。”

啟煩(启烦),◆敬詞。猶煩勞,勞駕。○《水滸傳》第五十回:“當時軍師[吳用]啟煩[戴宗]道:‘賢弟可與我回山寨去取[鐵面孔目][裴宣]、[聖手書生][蕭讓]、[通臂猿][侯健]、[玉臂匠][金大堅]。’”

啟伐(启伐),◆開始征伐。○[晉][陸雲]《南征賦》:“長角哀叫以命旅,金鼓隱訇而啟伐。”

啟發式(启发式),◆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他們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法。與“注入式”教學法相對而言。○[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教授法》:“啟發式(廢止注入式)。”○《人民日報》1966.8.2:“展出的許多圖片,把抗大采用啟發式、研究式、實驗式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形象地給觀眾作了全面的介紹。”

啟發(启发),◆1.謂開導其心,使之領悟。語本《論語?述而》:“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漢][應劭]《風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啟發[和帝],誅討[竇氏]。”○《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八年》:“[麟]屢進策畫,啟發[垂]意,[垂]更奇之,寵待與諸子均矣。”○[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老李]的話,給了我啟發。”◆2.闡明;發揮。○[漢][班固]《西都賦》:“啟發篇章,校理秘文。”○《晉書?隱逸傳?索襲》:“游思於陰陽之術,著天文地理十餘篇,多所啟發。”◆3.謂掀開覆蓋物,使暴露在外。○[宋][王禹偁]《金吾》:“享年六十九,固不為夭折,考終北牖下,手足全啟發。”◆4.指發掘。○[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杜甫嗜酒終身》:“所謂‘旅殯[岳陽]’,安知不是[宗武]由[耒陽]啟發其父的尸骨,僅運至於[岳陽]而自己病沒,因而暫殯。”

啟動(启动),◆1.猶勞動,勞駕。○《水滸傳》第四九回:“[吳學究]道:‘啟動[戴院長]到山寨裏走一遭。’”[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五:“我們掌櫃的再三致意,一定要啟動[蕭隊長]光臨。”○[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二:“‘有妥當地方,明天去吧。今晚你睡在這裏,我回去住。’‘啟動你還行?’”◆2.發動;開動。○《花城》1981年第2期:“[趙東山]把麻袋墊在車輪下面,司機啟動馬達。”○《人民日報》1981.2.21:“從[河南][确山]縣城開往普會寺公社的公共汽車就要啟動時,上來了一位頭髮斑白,身披軍大衣的老同志。”

啟詞(启词),◆致詞。○[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三》:“進士放榜訖,則群謁宰相。其道啟詞者出狀元,舉止尤宜精審。”

啟處(启处),◆謂安居。○《詩?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毛]傳:“啟,跪;處,居也。”○《後漢書?樊準傳》:“東西誅戰,不遑啟處。”○《南齊書?高帝紀上》:“億兆夷人,啟處靡厝。”○《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二年》:“遠承信介,持示函書,具聆啟處之詳,殊副瞻懷之素。”

啟齒(启齿),◆1.發笑。因笑必露齒,故云。○《莊子?徐無鬼》:“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為數,而吾君未嘗啟齒。”○[王先謙]集解:“笑也。”○[唐][元稹]《春》詩:“啟齒呈編貝,彈絲動削蔥。”○[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四》:“[盧質]字[子微],性好翫謔,為[莊宗]管記。會醫官[陳玄]補[太原府]醫學博士,所司請稿,[質]立草之,末句云:‘既得厚樸之才,宜典從容之職。’[莊宗]覽之久,為啟齒。”◆2.開口。多表示有所請求。○《水滸傳》第九八回:“他們如何敢來啟齒?”○《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王公]道:‘且喫三杯,方敢啟齒。’”[茅盾]《清明前後》第一幕:“﹝[唐][文君]﹞想問又覺不便啟齒,無聊地望着墻上的鏡框。”

啟程(启程),◆起程;出發。○[清][沈初]《西清筆記?紀文獻》:“太傅既啟程,旋京。”○[瞿秋白]《餓鄉紀程》十一:“一月四日,啟程的諸事停妥,又開車西進。”○[劉白羽]《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那是黎明泛紅光的日子,那是人們開始啟程的日子。”

啟陳(启陈),◆啟稟;陳述。○[清][陳夢雷]《絕交書》:“親王入境,不孝曾啟陳:‘諸逆帥觀望可疑,宜加防備;逆賊水師戰船,宜早收羅。’”

啟草(启草),◆指書函的草稿。○[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八:“余外舅家收[柳公權]親筆啟草二紙,皆小楷,字僅盈分,而結體遒媚,意態舒遠,有尋丈之勢。”

啟才(启才),◆擢用人才。○[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一?關節狀元》:“時掌府者,為[成國公][朱能],器士啟才,甚相知愛。”

啟報(启报),◆稟報。○《三國志?吳志?全琮傳》:“士大夫方有倒懸之患,故便振贍,不及啟報。”

啟白(启白),◆陳述;稟告。○《釋名?釋書契》:“笏,忽也。君有教命及所啟白,則書其上,備忽忘也。”○[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卷二:“[臧洪]為[青州]刺史,為[袁紹]所圍,糧盡,廚有米三斗。主簿啟白,欲以為糜粥。”○[唐][薛用弱]《集异記?丁岩》:“爾不若從吾,當啟白太守,捨爾之命。”

辟啟(辟启),◆1.《楚辭?天問》:“四方之門,其誰從焉?西北辟啟,何氣通焉?”[王逸]注:“言天西北之門,每常開啟,豈元氣之所通?辟,一作闢,一作開。”◆2.開啟。○《楚辭?天問》:“四方之門,其誰從焉?西北辟啟,何氣通焉?”[王逸]注:“言天西北之門,每常開啟,豈元氣之所通?辟,一作闢,一作開。”◆3.開闢。指打開通道。○[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吾則知先路前驅,而為之辟啟廓清者,固必先有其健者矣。”

內啟(内启),◆猶內應。○《隋書?楊慶傳》:“王獨守孤城,絕援千里……然城中豪傑,王之腹心,思殺長吏,將為內啟。”

墨啟(墨启),◆上呈皇帝的手書奏啟。○《南史?王彧傳》:“[泰豫]元年春,上疾篤,遣使送藥賜[景文]死……乃墨啟答敕,並謝贈詔。”

密啟(密启),◆1.秘密啟奏、啟稟。○《晉書?賈充傳》:“先是[羊祜]密啟留[充],及是,帝以語[充]。”○《雲笈七籤》卷四:“[婁化]乃因後堂道士[殳季真]密啟之,帝即命使逼取。”◆2.秘密的書函。○[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二?辛亥兩察之爭》:“掌[河南道]御史[張京兆],具密啟于吏部尚書[孫丕揚],謂[明時]前疏要挾免察。”

門啟(门启),◆舊時士人相拜謁所用的帖。○[宋][李光憲]《北夢瑣言》卷九:“[大中]年,[薛保遜]為舉場頭角,人皆體傚,方作門狀,洎後仍以所懷,列於啟事,隨啟詣公相門,號為門狀、門啟,雖繁於名紙,各便於時也。”

款啟(款启),◆謂見識少。○《莊子?達生》:“今[休],款啟寡聞之民也。”○[陸德明]釋文引[李頤]曰:“款,空也;啟,開也。如空之開,所見小也。”○[宋][蘇軾]《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詩:“嗟我晚聞道,款啟如[孫休]。”○[宋][葉適]《祭邱樞使文》:“我生款啟,以拙自擯;由公有聞,又頑不近。”

開啟(开启),◆1.打開。○[清][昭槤]《嘯亭雜錄?純皇愛民》:“地方偶有偏災,即命開啟倉廩,蠲免租稅,六十年如一日。”○[褚輔成]《浙江辛亥革命紀實?光復杭州之經過》:“推駐紮城內之憲兵司令部執事官[童保暄]為臨時總指揮,並負開啟城門之責”[何其芳]《街》:“書籍給我開啟了一扇金色的幻想的門。”◆2.謂僧人始作道場、佛事。○[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摺:“今日二月十五日開啟,眾僧動法器者。請夫人小姐拈香。”◆3.開創。○[鄭振鐸]《中國繪畫的優秀傳統》:“[趙孟堅]的《墨蘭圖》,娟秀清高,已開啟了[元]人的畫格。”

謹啟(谨启),◆猶敬白。書信常用語。○[晉][何充]等《沙門不應盡敬表》:“是以復陳愚誠,允垂省察。謹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孝景]諱[啟],故兩[漢]無稱,至[魏國]箋記,始云啟聞,奏事之末,或云謹啟。”○[唐][崔致遠]《賀高司馬除官狀》:“下情無任忭躍之至,謹奉啟陳賀。謹啟。”○[清][焦循]《與劉端臨教諭書》:“[循]頓首謹啟[端臨]先生足下。”

光前啟後(光前启后),◆猶光前裕後。○[明][王九思]《繡停針?壽康對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鳳毛麟角,光前啟後。”

光啟(光启),◆猶言擴大。○《左傳?襄公十年》:“君若猶辱鎮撫[宋國],而以[偪陽]光啟寡君,群臣安矣,其何貺如之。”○[楊伯峻]注:“光啟寡君即使寡君擴大土宇。”○[漢][應劭]《<風俗通>序》:“顧惟述作之功,故聊光啟之耳。”○[北齊][朱瑒]《與徐陵請王琳首書》:“王業光啟,鼎祚有歸。”

關啟(关启),◆稟告,呈報。○《宋書?徐湛之傳》:“﹝[義康]﹞遺臣利刃,期以際會,臣苦相諫譬,深加距塞。以為怨憤所至,不足為慮,便以關啟,懼成虛妄,思量反覆,實經愚心,非為納受,曲相蔽匿。”

公啟(公启),◆舊時書札的一種寫作格式。給機關、團體、學校等的書札,其封皮可寫某單位公啟;多人聯名寫信,其落款亦可用公啟。因亦借指這種書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各錢莊也聯名寫了一張公啟,把[鍾雷溪]從前在[上海]如何開土棧,如何通往來,如何設騙局,如何倒賬捲逃……連這信封在一起,打發人來投遞。”

干啟(干啟),◆干預而陳說之。○《隋書?禮儀志三》:“婚禮,國之大典,宜有畫一。今宗室及外戚不得復輒有干啟,禮官不得輒為曲議。可依此以為法。”

飛啟(飞启),◆迅速報告。○《新唐書?裴度傳》:“[德宗]時尚何伺,中朝士相過,金吾輒飛啟,宰相至闔門謝賓客。”

洞啟(洞启),◆敞開。○[晉][潘岳]《籍田賦》:“閶闔洞啟,參塗方駟。”○[南朝][梁簡文帝]《請朱异奉述製旨易義表》:“疑關永闢,踰[弘農]之洞啟;辭河既吐,邁[龍門]之已鑿。”○[唐][司空曙]《秋日趨府上張大夫》詩:“重城洞啟肅秋煙,共說[羊公]在鎮年。”

打啟發(打启发),◆方言。揩油,占便宜。○[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二篇:“這‘打啟發’三個字就是那次兵變之後傳出來的話柄。據說那天晚上的新軍的口令是‘啟發’。起初嘩變的大抵是營防軍,當局者似乎也曾去調[鳳凰山]的新軍來彈壓。然而新軍一進城也跟着變了。一到晚來,彼此成群結隊的搶劫。於是東也是一聲‘啟發’,西也是一聲‘啟發’。從此以後,‘打啟發’便成了[成都]的新方言。大凡是在[上海]人要說‘揩油’的地方,[成都]人便叫着‘打啟發’。”

刺啟(刺启),◆書姓名於奏白之上而啟陳其事。○《資治通鑒?齊明帝永泰元年》:“[子恪]徒跣自歸,二更達[建陽門],刺啟。時刻已至,而上眠不起。”○[胡三省]注:“書姓名於奏白曰刺。啟,奏也。既達姓名,又啟陳其事。”

承先啟後(承先启后),◆猶承上起下。○[清][王昶]《湖海詩傳?尹繼善》:“[文端公]歷任封疆,晚歸臺閣,歲歷五十餘載,承先啟後,三代平章,史冊所罕覯也。”○[師言]《<唐宋傳奇選>前言》:“[唐][宋]傳奇作品,在我們小說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它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补证条目■犹承上起下。○熊禾《重建建阳书坊同文书院疏》元熊之璋评:“吟詠不關風月,講學必溯本源,承先啟後之功,洵哉不小。”

承前啟後(承前启后),◆猶承上起下。○《兩地書?許廣平<致魯迅十一>》:“至於青年之急待攻擊,實較老年為尤甚,因為他們是承前啟後的橋梁,國家的絕續,全在他們的肩上。”◆补证条目■犹承上起下。○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庵赠文》:“公承前草創,啟後規模,此之功德,重之永永。”○清薛雪《一瓢诗话》:“大凡詩中好句,左瞻右顧,承前啟後,不突不纖。”

陳啟(陈启),◆陳說啟稟。○[南朝][梁武帝]《求言詔》:“百官宜有所論,可入陳啟,庶藉周爰,少匡寡薄。”○《周書?文帝紀上》:“聞問之日,魂守驚馳。便陳啟天朝,暫來奔赴,眾情所推,遂當戎重。”

別啟(别启),◆告別的書信。○[明][卓人月]《花舫緣》第三齣:“我留下別啟一封,謝你主人。”

拜啟(拜启),◆猶敬啟。書信開頭或結尾時的敬語。○[魯迅]《書信集?致蔣抑卮》:“拜啟者:前嘗由[江戶]奉一書,想經察入。”如:某某拜啟。

哀啟(哀启),◆文體的一種。舊時喪家敘述死者生平及病終情況的書啟。多附於訃告之內,也有單獨成文送給親友的。○[冰心]《南歸》:“雖然沒有寫哀啟,我卻在父親下淚擱筆之後,替他湊成一副輓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mingo.com/2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