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五行喜用神查询,喜用神对照表?

@秦楚刊号

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有许多神仙,我们统称“民俗诸神”。

民俗诸神,指民间广泛信仰的各种神灵、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常以民众保护神的形象出现。民间有一系列俗神为人们所信仰,如福禄寿三星、喜神、财神、门神、送子娘娘等。这些俗神有的虽然也列入官方祀典,但其民间意义更强。无论什么神灵,人们都要举行一定的接神仪式来恭迎。

免费五行喜用神查询,喜用神对照表?

为了祈求全家得到神灵的庇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各位神祗恭迎到自己家中虔诚敬奉,这就产生了接神仪式。接神仪式,即迎接天地之间各位神仙的仪式,多在春节年关时举行。据说除夕夜至初一早晨诸神下凡到人间,考查人间善恶,因此人们都在这时迎接神灵回家,并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接神仪式比较隆重,除了供奉各种美味食品外,供桌前还要摆设香炉、蜡扦、花筒或香简等。烛台下面要压上黄钱、千张、元宝等,称为“敬神钱粮”。供桌前地下要摆放蒲团,供跪拜之用。家宅六神如灶王、财神、土地等均须供奉。

如果家中没有常年供奉的神像,也要在除夕临近时设天地桌,摆上祭器、陈列供养、悬挂钱粮、烧香秉烛。所供神像没有一定之规,一般是天地爷和诸神的画像或瓷像,同时在院内正中摆设香炉,然后焚香祷告,等待诸神的光临。接神仪式一般由年长辈尊之人主持,先查好喜神、财神、福神以及阳贵、阴贵诸神的方位,然后主祭者举香到院中,向各个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恭迎诸神。礼毕,举香回到堂上,插入香炉,再三叩首,全家按尊卑长幼次序三叩首,作揖。叩首三次,是因民间有“神三鬼四”之说,讲究对神灵三叩,对鬼魂四叩。然后将黄钱、千张、元宝等拿到院中焚化,最后燃放鞭炮,表示接神仪式完毕。当然,各地的接神仪式也有差异。

免费五行喜用神查询,喜用神对照表?

生前有功之人,死后方能为神,这是中国造神的准则。如果抵御大灾难、造福一方的英雄,就有资格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社会百工技艺行行有神,都有自己的祖师爷或行业神,既有一行多神,也有多行一神。在人神信仰中,所供神灵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或传说中的人物,如“先贤名哲道德之士”、“御灾捍患以死勤事功烈之臣”,这些圣贤之士、忠烈之臣都可以成为神,其祠庙有官方建立的,也有民间建立的。如祀典中太学要祭先圣文宣王孔子,从祀的有亚圣、十哲、七十二贤,各州县学均有先师之祭。

武学祭杞昭烈武成王(姜太公),配张良及历代忠臣烈士。除学校集体祭祀先贤忠义之人外,民间各地也有圣贤的祠庙,如杭州有禹王庙、留侯祠、萧相国祠,真定有赵普庙,熙河有王韶庙,定州有韩琦庙等。对关公的崇拜更是遍及全国,传播及海外。其他如二郎神东岳大帝、姜太公,也都是中国普遍崇拜的神。在民间出现的神龛里,魏征、唐僧孙悟空、薛仁贵、樊梨花赵匡胤杨宗保穆桂英包拯济公等,也都是座上神灵,各有神能,充分表现出中国造神的随意性和功利性。

关圣大帝,或称关圣帝君、关帝、关公等,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上将之首,从唐代以来受到历朝各代帝王的加封,直至“顶天大帝”,号称“武圣”,与孔子“文圣”相提并论,是最受尊崇的神祗之一。

海神妈祖原名林默娘,是宋代福建莆田湄洲的一位地方性民间女巫。传说她秉性聪颖,善观天象,救人济世,降妖除隆,治病救人。死后经常显灵拯救海难,护佑船只,被人们尊为“海神”。此后数百年间历经加封,南宋封为“灵惠妃”,元朝封为“天妃”,清初晋升为“天后”,由民间祭祀上升为官方祀典。妈祖成为了海神的代称,为中国、东南亚、甚至欧美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特别是渔民、船民、舟商、华侨、华人所信奉,成为凝聚世界华人的和平女神。

玉皇大帝,简称“玉帝”,只是道教创造出的神话体系中元始天尊的属下,“三清”的第二位,但民间却把他奉为天庭诸神的首领。唐玄宗李隆基把玉皇大帝的诞生日定为正月初九日,象征着玉皇大帝与天一同诞生。此后经过历朝各代帝王的加封,以及道教的发挥和民间的推崇,最终确定了玉皇大帝至高无上的神位。在每年的正月初九,全国都要举行祀典活动,“迎神作醺”的仪式接二连三,人们向玉皇大帝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畜平安等,这一活动通常持续半个月甚至数月之久。

碧霞元君,又称为“泰山娘娘”,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即北方民众俗称的“娘娘庙”里的“娘娘”,碧霞元君在北方广为流传,法力无边,山东地区对她的信奉尤为盛行。据说碧霞元君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司送子、生育、全家平安健康等。其神像多为一女性手抱男婴,祥云缭绕,因此人们又称其为“送子娘娘”。泰山松树枝权之间往往压着许多石

块,据说此俗即是祈子。据史料记载,宋真宗东封泰山后,在池边洗手,看到一尊玉女石像从水底冉冉浮起,认为是神女显灵,便册封其为“天仙玉女

碧霞元君”。其实碧霞元君是明代改泰山玉女间为碧霞灵应宫以后的称呼。当然,南方的海神妈祖、顺懿夫人等也有此封号,但是随着“泰山娘娘”的香火日渐隆盛,碧霞元君的封号也就成为其专称了。

每年的春节,人们总要在迎门墙上、厅堂、厨房、床头等处倒贴一“福”字,称之为“福到了”,意在祈求福神赐给福样。据说这位“福神”是“天官”,因此有“天官赐福”之说,他是人们的家神之一。也有人认为福神是“蝙蝠”的化身。而且“福”字往往无头,象征着“福寿无穷”。其实福神的神主,据《新唐书》记载,是唐德宗朝的道州刺史阳城。阳城矮胖,其所错的道州城多侏儒,皇宫每年都要从该地挑选几百名侏儒进宫作奴隶,阳城抵制了皇上“岁贡侏儒”的诏令,受到了道州百姓的尊崇,此后阳城便被民间奉为福神。宋代民间则以真武为福神,将真武神像挂在床头,早晚焚香祷请祈福,后来相沿成为风俗。

万回哥哥是古代的欢喜神。传说万回姓张,唐朝人,行走如飞,往返一日,可行万里,所以被称为“万回”。宋朝人对他十分恭敬,腊月间祭祀祖先也许可以敷衍了事,但是对万回哥哥则每饭必祭。万回哥哥的神像是“蓬头笑面,身著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民间把他作为“和合之神”供奉,认为供奉他,可使远在万里之外的亲人回家团圆,这是万回的另一个来由。万回哥哥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位善良的和平喜神,因此人们又根据“和合”的含义,将万回奉为“欢喜之神”。

灶神在民间最为普通,俗称“灶王爷”,雅称“东厨司命”,具有三种职能:一是掌管饮食,二是司掌命运,三是监察善恶。可见灶神是“监察员”,负责记录人间善恶。灶神的前身大概就是原始人的火塘神。灶神信仰属于天子七祀和诸侯五祀之中,庶人只有一祀,或是立灶,或是立户,自古就是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灵。

民间对灶王爷都非常虔诚,祭祀奉事非常殷勤。从魏晋到唐宋甚至是现在都盛传灶神夜间或者择日上天汇报人间的善恶,并演绎出许多民间传说。灶神被供在各家各户灶头,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大年初一再接回来。送行时一般要用香火、糖稀(即麦芽糖),糖稀既可作为“贿赂”,请他“报善”;又能粘住灶神的嘴巴,避免他“报恶”。祭祀通常由男人主持,女人要回避,但在山东一带多由妇女主持祭祀,还要烧钱供酒,“送君醉饱登天门”,此外还要在灶神像两侧张贴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门神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神祗之一。古代流行的门神有两种,早期是神茶、郁垒,唐代以后门神形象改为秦琼和尉迟敬德。民间将他们的像,彩印于纸上,贴在门板上。后来,门神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刘关张、孙悟空、水浒一百零八将、钟馗等都成为门神。据说,其中以钟馗最为灵验元代民间流行的门神不只是秦琼和尉迟敬德,还有一些人家以“八仙”中的汉钟离、吕洞宾为门神,画在门额上。有些酒槽作坊,则在门首画四公子像: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民间还有一些人家在门上画鸡以避鬼祟,门上画鸡可能与古老的图腾崇拜有关;或取“鸡”、“吉”谐音,或因鸡能报晓,驱走一切魑魅魍魉,攘灾避邪。山东一带民间流行在门上贴有喜庆内容的年画,如刘海戏金蟾、福禄寿三星等。

城隍神是土地神的一种,不过通常只在城市中供奉、祭祀,所以被认为是“都邑之神”,是地方市民的“保护神”。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隍受到愈来愈多市民的崇拜。城隍庙最早建于西汉,唐代以前还不多见,只是在南方某些城市有修建。宋代时才大为兴盛,城隍从此遍布大小城市,各州县皆有城隍庙。城隆本是城池神,后来主管城市的一切,明代以后又兼职管理孤魂野鬼。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传说中的一些得道高僧也被赋予了法力,受到人们的崇拜。观音信仰在民间的传播就是佛教中国化进程的最明显的表现。观世音菩萨,简称为“观音”,是梵文的意译,亦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因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是人们最为熟悉。最感亲切的一尊菩萨。据印度传说,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大太子,他与其弟一起修行,成为“西方三圣”之一。观音具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与一切众生苦”的心怀,有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德能,有三十二种化身和救十二种大难的神通。自隋唐以来,佛教兴盛,观音信仰随之在民间流传,其形象也逐步脱离了印度传说的模式,被中国化为女性形象。

免费五行喜用神查询,喜用神对照表?

据说唐朝画家同立本年轻时画了一幅普陀观音大士画像,画中的观音菩萨头藏珠冠,身穿锦袍,酥胸微祖,玉趾全露,右手执枝,左手托净瓶,栩栩如生,经常显灵。后来由一位老石匠参照此画像雕刻成了扬枝观音碑,闻名一时。下期继续请加关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mingo.com/6552.html